大家好,今天的内容将围绕大小球升7个位置展开,同时也会对大小球怎么看盘进行详细讲解,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实用的信息!
本文目录
在足球战术的世界里,每一个小小的调整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一个看似简单,实则影响深远的战术调整——大小球升7个位置。这个调整看似不起眼,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战术思想和策略考量。下面,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调整背后的奥秘。
一、大小球升7个位置,究竟是什么意思?
我们要明确一下“大小球升7个位置”这个概念。在足球比赛中,通常会有“大小球”的战术安排,即球队会根据对手的阵型和打法,对球的大小进行控制。而“大小球升7个位置”的意思是,球队将原本的战术安排提升7个位置,也就是将原本的战术布局向前推进7个位置。
二、大小球升7个位置,背后的战术考量
1. 提高进攻效率
提升进攻效率是大小球升7个位置的首要目的。通过将战术布局向前推进,球队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,提高进攻效率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,展示了大小球升7个位置对进攻效率的影响:
原战术布局 | 提升后战术布局 | 改进效果 |
---|---|---|
2. 打乱对手阵型
大小球升7个位置还可以打乱对手的阵型。当对手的防守重心发生变化时,球队可以利用这一变化进行快速反击,从而获得进球机会。
3. 提高球队默契
通过大小球升7个位置的调整,球队可以更好地磨合默契。在训练和比赛中,球员们需要更加默契地配合,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。
三、大小球升7个位置的具体实施方法
1. 前锋位置调整
前锋位置调整是大小球升7个位置的关键。球队可以将前锋位置向前推进,以便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速度优势。
2. 中场位置调整
中场位置调整也很重要。球队可以将中场球员的位置向前推进,以便更好地控制球和发起进攻。
3. 后卫位置调整
后卫位置调整同样不可忽视。球队可以将后卫位置向前推进,以便更好地保护球门。
四、大小球升7个位置的实战案例
以下是一些大小球升7个位置的实战案例:
案例一 | 案例二 | 案例三 |
---|---|---|
五、总结
大小球升7个位置是一个看似简单,实则影响深远的战术调整。通过这个调整,球队可以提高进攻效率、打乱对手阵型、提高球队默契。在实际操作中,球队需要根据对手的阵型和打法,灵活调整战术布局。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请注意:本文仅为战术解析,实际操作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
海盐的地理位置丶特产丶风景名胜区.简短.
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,地处东经120°43到121°02,北纬30°21′到30°28′之间。东西宽约31公里,南北宽约33公里。东濒杭州湾,西南邻海宁市,北连平湖市和秀洲区。[1]
地形地势
海盐县地形似一个顶角朝南的等腰三角形,东西最宽处相距约31公里,南北相距约33公里。海盐县海拔平均在3~4米,整个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,大致可分为三部分:南部为平原孤丘区,山丘高度大多在100米左右,与海宁市交界的高阳山为县境最高处,主峰高251.6米;东部为平原海涂区,地势稍高于西部平原;西部为平原水网区,总面积约占海盐县的三分之二。[1]
气候
海盐地处北亚热带南缘,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。全年平均气温15.9°C,年平均高温累计日数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城市。年平均雨量1189.7毫米,全年无霜期约为240天,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19.7小时。[1]
2行政区划编辑
1949年5月7日,海盐解放。
1950年5月,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,平湖县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。[2]
1958年11月21日,撤销海盐县建制,区域并入海宁县,其中西塘桥、海塘、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。
1961年12月15日,复置海盐县,辖2个镇16个公社,狮岭乡仍属海宁县。[2]
1983年,撤销公社建乡。1985年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。下辖武原、澉浦、秦山等8个镇。
1999年,调整乡镇行政区划,辖9个镇 3个乡。[2]
2001年10月,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,辖武原、沈荡、澉浦、秦山、通元、西塘桥、于城、百步8个镇。[2]
2005年末,海盐县辖武原、元通、沈荡、澉浦、秦山、通元、西塘桥、于城、百步9个镇(街道)。共有行政村104个,居民委员会23个。
2010年,经省、市政府批准,海盐县对部分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,撤销武原镇、秦山镇建制,分别设立武原街道、秦山街道;撤销西塘桥镇建制,设立元通街道、西塘桥街道,其中西塘桥街道与海盐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。区划调整后,海盐县辖武原、秦山、元通、西塘桥4个街道,沈荡、百步、于城、澉浦、通元5个镇。
3建制沿革编辑
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。
秦王政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)置县。因“海滨广斥,盐田相望”而得名。
建县以来,海盐曾四徙县治,六析其境。秦末县治陷为湖(柘湖),迁至武原乡。 [3]
东汉永建(126-131)中,县治又陷为湖(当湖),南迁至齐景乡山旁。建安五至八年(200-203)析海盐西南境、由拳南境置海昌县(今海宁市)。晋咸康七年(341)县治迁至马嗥城。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),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。梁中大通六年(534)至大同元年(535),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。[3]
唐开元五年(717),迁县治于今地。天宝十年(751),割海盐北境、嘉兴东境、昆山南境置华亭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为海盐州。[3]
明洪武二年(1369)复降为县。宣德五年(1430),析武原、齐景、华亭、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。 [3]
中华民国元年(1912),撤道府,为省县两级制。3年复道制,以道承省统县,海盐县属浙江省钱塘道(省会及道尹公署驻地均在杭县)。16年3月废道,又行省县两级制。21年6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(驻地嘉兴)。26年冬,原第二区所属各县大半为日军侵占,遂裁撤,至27年9月20日恢复,并以铁路、公路线及钱塘江为准,重新调整区划,海盐县属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督察区(驻地绍兴)。29年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(驻地嘉兴,32年10月移驻嘉兴、海盐两县交界,35年复驻嘉兴。基间,28年2月26日建立日伪县政府,属日伪嘉兴特区专员公署。31年11月,县政府奉令撤离县境,至32年10月随省第十区专署返县,重建区乡政权)。37年4月又属属第一行政督察区(驻地吴兴)。
4人口民族编辑
人口
2013年末海盐县户籍人口376746人,比上年增加873人。其中,女性人口190602人,男女性别比为97.66︰100。全年出生人口3078人,出生率8.17‰;死亡人口2599人,死亡率6.90‰;迁入人口1813人,迁出人口1302人。人口自然增长率1.27‰。[4]
民族
蒙古族、回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、苗族、彝族、壮族、布依族、朝鲜族、满族、侗族、瑶族、白族、土家族、哈尼族、傣族、黎族、畲族、哈萨克族、俄罗斯族、鄂伦春族、高山族、水族、纳西族、土族、撒拉族、仡佬族、锡伯族、阿昌族、羌族、塔吉克族、京族等民族分布。(2000年人口普查)
5经济概况编辑
2013年,海盐县实现生产总值324.75亿元,可比增长8.5%。其中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.78亿元,可比增长1.7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7.38亿元,可比增长8.4%,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5.59亿元,可比增长10.1%。剔除核电,县内生产总值253.88亿元,可比增长12.0%。二产中工业增加值176.48亿元,可比增长9.1%,其中县内工业增加值106.36亿元,可比增长15.8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.0:58.8:34.2调整为6.9:57.7:35.6。按户籍人口计算,人均生产总值为86299元(折合13934美元);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生产总值为74586元(折合12043美元)。
第一产业
2013年,海盐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2.1亿元,比上年增长1.8%。
2013年,海盐县总播种面积43462公顷,比上年减少2.2%。粮食播种面积32028公顷,比上年增加0.6%。油菜种植面积2451公顷,比上年减少24.2%。棉花种植面积750公顷,比上年减少0.8%。蔬菜种植面积6801公顷,比上年减少7.5%。[5]
2013年,海盐县森林面积7653公顷,当年造林面积355公顷,分别比上年增长4.9%和下降20.9%。
2013年,海盐县全年肥猪出栏69.7万头,比上年增长3.7%;生猪存栏31.3万头,比上年下降36.3%。羊出栏8.0万头,比上年增长3.1%;存栏7.0万头,比上年减少2.3%。家禽出栏613.3万羽,比上年减少7.9%;存栏45.3万羽,比上年减少34.0%。[5]
2013年,海盐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454吨,比上年下降8.2%,其中,海水产品产量1092吨,淡水产品产量12362吨。[5]
第二产业
2013年,海盐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89.27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0%,其中核电工业企业产值119.28亿元,比上年增长0.4%。4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63.94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2%,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44.66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4%。海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重工业总产值437.46亿元,占20.0%,轻工业总产值226.48亿元,占9.7%。
第三产业
2013年,海盐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5.13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9%,扣除核电后县内固定资产投资194.75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6%(非考核数据,包括兴兴新能源投资)。核电投资30.39亿元,比上年下降30.0%。[5]
2013年,海盐县第一产业投资2.89亿元,比上年增长49.0%;第二产业投资138.31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2%;第三产业投资83.93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0%。第二产业中工业生产性投资107.92亿元,比上年增长34.4%,其中制造业投资105.73亿元,比上年增长40.2%,设备工器具投资79.01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8%。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10.38亿元,比上年增长30.8%。[5]
2013年,海盐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.81亿元,比上年增长4.4%。房屋施工面积408.45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8.6%,其中住宅289.15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5.4%;新开工面积77.11万平方米,比上年下降19.6%,其中住宅57.70万平方米,比上年下降18.8%。房屋竣工面积92.22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66.9%。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额25.79亿元,比上年增长5.4%,其中住宅销售额22.77亿元,与上年持平;商品房销售面积41.87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7.4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5.46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2.6%。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发生商品住宅销售3269套,其中78.2%为期房。[5]
6社会事业编辑
2013年年末海盐县有文化馆1个,镇(街道)文化站9个,公
学校
共图书馆16个,海盐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809千册,比上年增长16.9%。博物馆1个,剧场、影剧院4个。广播电台1座,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;电视台1座,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。[6]
2013年海盐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,共获奖牌172枚,其中,获得金牌47枚,分别比上年增长54.6%和25.5%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,海盐县共举办县级运动会43次,共有4550人次参加比赛。[6]
2013年年末海盐县有医院、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18个,卫生监督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,妇保院1个。医院、卫生院病床数1550张,比上年增长19.5%;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174人,比上年增长15.0%,其中,执业医生777人,注册护士737人,分别比上年增长7.6%和9.0%。海盐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%,卫生厕所覆盖率98.97%。[6]
7交通编辑
杭州湾跨海大桥
海盐县地理位置优越,县城武原镇北距上海118公里,南离杭州98公里。境内主要公路有01省道东西大道、盐湖公路、盐王公路等,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189.5公里。境内河道纵横,总长1860.7公里,骨干河流有盐平塘河、盐嘉塘河、长山河、白洋河等。公路、水路网络交织。[1]
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接线第四合同项目———海盐枢纽工程,使杭浦(杭州—浦东)、乍嘉苏(乍浦—嘉兴—苏州)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3条高速公路大动脉实现互连互通,海盐已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交通神经中枢。
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-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。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,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,全长36Km。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,从而也大大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,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。[7]
8风土人情编辑
吃早烧
海盐吃早烧
吃早烧,即早晨四五点钟吃烧酒。在浙北海盐澉浦一代仍沿袭着这种奇特的饮酒风俗。吃早烧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。他们不管刮风下雨,365天从不间断吃早烧。吃早烧的人很稳定。也很少串店,因此掌柜也掌握着每个客人的酒量。他们不多喝,一般每次只喝一开(即老秤2两,新秤1.25两)烧酒。[8]
滚灯
滚灯由许多根粗壮坚实的竹片扎成球体,球分内外两层,大球里边有一个小球,悬空吊着,大小球不会碰撞。小球表面用红绸或黑绸包贴,就像是个灯。小球内装有活动支架,能上下左右转动。而大球则只是一个空壳,不包贴绸布。[8]滚灯在海盐有着700多年的历史,演久不衰。海盐县素有“滚灯之乡”的美誉。滚灯展示了男性的阳刚之美,反映了海盐人民特有的尚武精神,是汉族民间舞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海盐滚灯已被收入了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》和《中国群众文化辞典》。[8]
海盐腔
渊源于元代流行在海盐的南北歌调,经杨梓等人加工后成为一种戏曲声腔、剧种(据元代姚桐寿《乐郊私语》)。一说早在南宋末期即已形成,系寓居海盐之张锚所始创(据明代李日华《紫桃轩杂缀》)。明嘉靖年间曾在嘉兴、湖州、温州、台州等地流行。在发展过程中对戈阳腔、昆山腔的演变起了一定的影响。明万历以后日趋衰落而绝迹。很难知其面貌。[8]
骚子歌
骚子文书以文学本子(手抄本)为基础,用海盐方言说唱为表现形式叙述故事、塑造人物、表达思想感情、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说唱艺术。其表演主要采用站唱、拆唱,也有走唱或坐唱等形式,具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。骚子歌是海盐民间待佛仪式的歌谣,与中国戏曲鼻祖四大声腔之一的“海盐腔”有着一定的渊源。[8]
9旅游景点编辑
南北湖
南北湖(8张)
南北湖风景区在海盐县澉浦镇西,东起长山闸,西至茶磨山,南自黄沙坞,北到六里堰,面积约30平方公里,湖、海、山俱全,以自然景观为主,兼有文物古迹和现代建筑。[9]
鹰窠顶山
南北湖的西南侧有一座鹰窠顶山,高186.8米,从山麓至山顶有九曲径、初憩亭、三休亭、狮头岩、合掌岩等景点。山上有座云岫庵,始建于宋代。
千佛阁
千佛阁位于海盐县城武原镇天宁寺路,始建于唐大历三年(768),名千佛大宝阁。千佛阁面阔27.5米,进深17米,高23米,分上下两层,总面积一千平方米,重檐式歇山顶。
张元济图书馆(2张)
绮园
绮园坐落在县城武原镇绮园路。绮园占地9887平方米,其中水面占25%,绿地占71.4%,建筑占0.25%。园内植物有58科、1158棵,其中百年以上古树有40余株。[9]
张元济图书馆
坐落在县城武原镇文昌东路,是为纪念张元济而建造的,陈云为图书馆题写馆名。1987年落成,占地8000余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,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、体现江南园林特色的仿古建筑。[10]
10荣誉编辑
先后获得全国文化、科技、计生、体育先进县,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国家园林县城,省级卫生县城,省教育强县,省平安县,省级文明县城,省新农村电气化县等称号。[11]
11友好城市编辑
序号
我方城市
对方城市
对方国家
签字时间
签字地点
1
海盐县
福岛县富冈町
日本
1995-06-10
海盐县
2
海盐县
全罗南道长兴郡
韩国
2006-03-28
长兴郡
12著名人物编辑
《搜神记》作者干宝、唐代诗人顾况、水浒大将-双鞭呼延灼、教育家和出版家张元济、漫画家张乐平、改革先锋步鑫生、眼镜大师吴良材、当代作家余华
--百度百科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
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,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教案要怎么写呢?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球的玩法中班教案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1 [活动内容]探索球的不同玩法
[活动目标]
1、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玩球的兴趣
2、学习左右手交替拍球
3、学习滚、抛接球及夹球跳、踢球及躲闪跑的动作能力
4、培养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态度
[活动准备]大小球若干个
[活动过程]
(一)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玩球的兴趣
1、用语言谈话的方式引出出课题
看,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?(球)
2、让幼儿自由玩球,探索球的不同玩法,球有许多不同的玩法,看看谁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
(二)玩法
1、左右手交替拍球。教师示范讲解左右手拍球的方法,幼儿每人一球分散练习,教师巡视指导。对掌握拍球方法有困难的幼儿,集中到一起进行示范和讲解再分散练习,可让拍的好的幼儿帮助不会拍的幼儿
2、滚球、抛接球。幼儿掌握左右手交替拍球技能后,自由组合练习抛接球,滚球。丢不会左右手交替排球的幼儿,教师继续指导其进行练习
3、滚球游戏。部分幼儿围成圈,部分幼儿在圈内,共用一个皮球。游戏开始,再圈上的幼儿向圈内幼儿滚球。圈内幼儿躲闪,不让球碰到自己,若被球碰到,停止游戏。若球未碰到圈内幼儿,站圈的幼儿谁接到球,谁接着把球向圈内幼儿滚去,每组轮流到圈内一次
活动评析:此活动设计主要是以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来玩球的兴趣为突口,全面锻炼幼儿的跑跳以及跳跃、躲闪的动作能力,增强幼儿的体质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最佳效果。培养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态度,活动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,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活动中快乐的玩球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2设计来由
我班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够活跃,为了让幼儿认识和接受新鲜事物,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兴趣,让幼儿多参与各种体育活动,提高身体素质,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。
活动目标
1.让孩子体验玩球的乐趣。
2.让孩子尝试对球的各种玩法。
3.想象创新玩法和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。
4.发展走、跑、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、协调性。
5.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
锻炼学生身体协调能力。
活动准备
大箩筐一个,气排球多个,矿泉水瓶多个,小绳
活动过程
一、井然有序地带幼儿到场地。
二、用小绳拴住矿泉水瓶吊离地面,借鉴保龄球玩法。
三、出示道具,讨论玩法:
1.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,大家玩过什么球呀?看,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?(出示球,并作示范玩法)
2.一起讨论怎样玩?(先投箩筐,再看谁的球能碰到瓶子,背靠背运球)
3.自由玩法:鼓励三个或五个小孩在一起玩。(老师参与到孩子当中,发现创新玩法要及时给予表扬)
4.老师提出要求: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,活动结束后负责把球摆放整齐。
四、让孩子把自己的创新玩法与大家一起分享
五、编一个球操,结束活动
活动延伸
让孩子回家后跟爸爸、妈妈、爷爷、奶奶、哥哥姐姐等一起多参加运动,了解家人都喜欢什么项目的体育运动。
教学反思
本次教学活动,我抓住幼儿自主能动的特点,激发他们对球类的兴趣,从而培养他们对球类等一些列体育运动的爱好。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没有接触过气排球,对玩法的创新还有待教师引导。
【活动目标】
1.在追逐跑和躲闪中,能对信号迅速作出反应。
2.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。
【活动准备】
1.幼儿用各种颜色的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塑料袋若干,(与幼儿人数相等)。
2.用旧挂历、报纸卷成纸棍,夹子若干,小鼓一面。
【活动指导】
1.幼儿往塑料袋中充气,系紧袋口,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'方式往空中抛。
2.幼儿探索各种玩的方法。
师:小朋友,除了把塑料袋往空中抛以外,还可以怎么玩呢?要与别的小朋友玩的不一样哦!
捉尾巴:教师把充气塑料袋用夹子夹在幼儿背后,幼儿手持纸棍,听鼓声节奏幼儿慢跑或快跑,鼓声停,幼儿迅速用手中的纸棍敲击对方身后的塑料袋,以击中他人者为胜。
追踩:幼儿把塑料袋系在脚上,听鼓声节奏单脚或双脚跳,鼓声停,幼儿迅速互相追逐,踩他人脚上系着的塑料袋,以不被他人踩中者为胜。
快乐追:幼儿自由追跑教师手持纸棍点幼儿,点到谁,谁就到一旁休息一会。
规则:若对方低头下蹲,则表示在休息,另一方就不能追逐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3活动目标:
1、进一步发展幼儿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,培养幼儿反映的灵敏性。
2、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。
3、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,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。
4、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。
活动重难点:
能骑在羊角球上蹦跳。
活动准备:
准备羊角球四个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开始部分教师说儿歌,集中幼儿的注意力:羊角球、蹦蹦跳。蹦得远来,跳得高。快快蹦来快快跳。
二、基本部分
1、教师讲解羊角球的玩法:双手抓住两个羊角,两腿夹住球,轻轻地蹦跳。
2、请幼儿分组试一试。讲解注意事项,教幼儿骑球时把重心放在两腿上,防止摔倒。
3、教师把幼儿分成四组,每组出一名幼儿参加比赛,比一比那一组跳得快。
4、运送羊角球比赛,体验羊角球的多种玩法。
5、幼儿自由活动。
三、结束部分教师整理队形,简单小结,表扬遵守纪律的幼儿。
教学反思:在这节活动中,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会了玩羊角球。进一步发展幼儿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,培养了幼儿反映的灵敏性。同时培养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。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,让两个孩子玩一个羊角球,体会合作的快乐。
教学反思:
教学过程中,幼儿积极配合,认真尝试,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,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,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,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。
游戏目的`:
训练幼儿倒退走的能力,发展幼儿的平衡性和协调性。
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。
感受运动的快乐,愉悦身心。
游戏规则:
准备三张报纸和三个皮球,三个幼儿一组,进行游戏比赛。把皮球放在报纸上,让幼儿背对着终点线。游戏开始后,幼儿倒退着向后拉报纸,看谁先到终点。中间如果皮球滚出报纸,幼儿必须把皮球再放回报纸上,继续前行。
活动反思:
运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,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,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,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,锻炼了身体,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,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4活动目标:
1.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。
2.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,并学会自我保护。
3.在活动中,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,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。
4.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,感受游戏的乐趣。
5.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,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。
使用材料:
篮球、塑料圈、纸棍等。
活动过程:
1.单手拍球:可以单手立定拍球,也可以沿直线或障碍物行进拍球。要求手掌保持握球状,手腕自然用力,身体降低重心稍微前倾,球的高度控制在胸部以下。
2.双手拍球:按照单手拍球的要求,左右手交替进行。先立定姿势双手拍球,熟练后走直线、走圆圈或绕障碍物行进拍球。幼儿可以边拍球边数数,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拍球次数最多。
3.抛接球:两手向上抛球,然后再用手接住;两名幼儿合作面对面抛接球,接不住球者为输。
4.乖乖球:两名幼儿面对面蹲下或坐下,向对方滚球,球不能离地,沿直线向前滚,比一比谁的球最乖。
5.转圈圈:幼儿各拿一个篮球放在平地上,单手放在球的上部,用力向前转、向后转,比一比谁的篮球转的时间最长。
6.顶球:把球放在头部,两手轻轻扶球,可以走、跑、跳,球先掉下者为输。
7.夹球跳:把球放在两脚之间,夹住球轻轻向前跳,看谁或看哪队先到达目的地为胜。
8.运球:把球放在篮子里,提着走、跑、跳;两人提着合作运球,可增加障碍物,使活动更加有趣。
9.螃蟹运球:两幼儿面对面站好,两手轻轻抓住对方,把球放在两幼儿胸部中间,学螃蟹横着走。两人动作必须协调一致,才能走得好,运得稳。也可以增加难度,背对背运球走。
10.赶球走:幼儿手拿硬纸棒,按一定的路线向前赶球,看谁的球先到达目的地。
11.拖拉球:用塑料圈套住球向前走或向后走,不要让球宝宝出圈。
12.胯下传球:先单手拍球,然后抱起球从胯下穿过继续拍球。这种玩法有一定的难度,需要耐心练习。
13.蜗牛旅行:把球放进轮胎内,两手轻轻地扶住轮胎向前滚。活动中谁的球掉下来为输。
14.转身拍球:幼儿先立定拍球,然后迅速转个圆圈后继续拍球。在一定的时间内,比一比谁转身的次数最多。
15.投球:幼儿持球站成一队,与球篮保持一定的距离,用手指和掌根握球,在头前方上举,用力往篮内投球,进球为胜。
16.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创编球操,请幼儿随音乐表演。
教学反思:
从执教的情况来看,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,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、理解,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5活动目标:
1.能用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小游戏。
2.能与同伴合作,共同玩球。
3.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,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。
4.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。
活动准备:
大小不一、种类不同的求若干,如排球、乒乓球、网球、篮球、足球、保龄球等。
活动过程:
1.我会玩球。
——分散游戏,引导幼儿各自想出各种玩球的方法。
——交流、学习各种玩球方法。
2.给球搬家。
——引导幼儿想一想一个人怎么给球搬家。
——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各种“搬家”方法,如用两手心托球,用手背托球,把球夹在腿中间,抱在胸前等。
——引导幼儿想一想两人合作该怎么搬送。
——集体游戏:胸夹球。两个幼儿面对面,用胸部或腹部夹住球往前走(可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)
——集体游戏:背夹球。两个幼儿背对背,用背部夹住球往前走(可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)。
活动建议:
1.球类运动以其种类繁多、灵活简便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。活动前的调查和活动中的自主探索都给幼儿留出了足够的空间,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予以个别关注,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。
2.在日常生活中,学习各种花样拍球、如左手拍、双手交替拍、转身拍等。进行各种球类小游戏,如打野兔、投准篮等。
教学反思:
本节课为中班体育课,我选择了孩子们常玩的运动器械:球。在游戏化的课堂中让孩子去发现,去尝试,去锻炼。当然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。如果在环节中能设计一些游戏,提高孩子的兴趣,会更能快速的学会接球的技能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6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:
小波的皮球
目的:
1、练习双脚向前跳。
2、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。
3、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。
4、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,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。
准备:
录音机、操节磁带、小波胸饰、洒水壶一个、场地布置(画好一个大圆圈)。
进程:
1、准备活动:小波带领小皮球一起活动身体。
2、游戏:拍皮球。小波带着小皮球走成一个大圆圈。小波做拍球人,幼儿做皮球,根据小波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。反复2——3次。
3、游戏:小皮球跳回家。
(1)教师示范动作,练习双脚向前跳。
(2)幼儿自己练习。
(3)请个别幼儿做给其他幼儿看,教师点评。
(4)情境:小皮球跳到篓子来,小皮球回家了;哎呀,篓子倒了,球都滚跑了。篓子放好了,小球快回来吧;篓子破了一个洞,球又滚出来了,来!我把它修修好,小皮球再跳回来吧。
4、游戏:吹泡泡。
5、放松活动:开火车游戏和小皮球洗澡游戏。
教学反思:
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,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,与老师的互动很好。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,要多让幼儿表达,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7【活动来源】
在日常的跑步活动中,我发现孩子跑步的基本动作不够协调,缺乏摆臂的意识,听口令不够专注,跑步时喜欢东张西望。如何让幼儿在自我的感受体验中获得跑的动作要领?如何增加跑的难度,发展幼儿跑的能力?带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,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,我巧妙地设计了本次活动,将跑作为本班的体育教学内容,力图提高幼儿跑的速度、灵敏性以及耐力等身体素质,有效地增强幼儿腿部的肌肉力量,发展幼儿跑的能力。
【活动目标】
1.在游戏中练习快速跑,并初步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:能双眼注视前方,曲肘协调摆臂,快速地跑动
2.遵守游戏规则,练习时不怕累,能坚持。
3.积极参与探索活动,萌发求知欲,体验成功快乐。
4.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。
【活动准备】
材料:音乐;红黄蓝绿球各四个,红黄蓝绿贴画20个,彩旗幼儿:对磁铁的特性有初步了解。
【活动过程】
一、开始部分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热身操。
二、基本部分
1.大磁铁和小磁铁教师当大磁铁,幼儿当小磁铁。当磁铁出现,小磁铁就跑过去吸上去。提醒幼儿在跑步过程中要闭口。(玩3-4次)
2.智勇大闯关1)幼儿分为四组,五人为一组进行“闯关”游戏。在彩旗门落下时能快速跑过终点的幼儿,自己贴上一个相应颜色的奖牌表示闯关成功。
2)第一轮游戏结束后,重点讲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,幼儿练习。
3)幼儿再次练习2——3次,提醒出汗的幼儿休息。
3.游戏:快乐碰碰吸1)教师讲解游戏要求:球是有颜色的磁铁,听到哨声后,“小磁铁”要快速吸到与自己奖牌颜色相同的磁铁上去。
2)幼儿进行游戏。
3)换球摆放的位置再进行1——2次游戏。
三.放松活动
1、随音乐调整呼吸,重点放松下肢。
2、简单小结,给予鼓励。
3、师生再见。
教学反思:
从执教的情况来看,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,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、理解,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8活动设计意图:
我班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,他们的身体活动意识与能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,尤其喜欢球类活动,已经积累了一些球类活动的经验,会用多种方法玩球,为了继续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,我根据我班幼儿现有的动作水平和发展需要,设计了这一"调皮的大皮球"活动,旨在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的玩球经验,在活动中不断自我调整,提高身体运动能力。
在整个活动过程中,我尽量让幼儿多体验,努力给与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,营造宽松、自主的活动氛围,让幼儿积极、充分的运动,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经验,提高能力。如:在自由探索时,我鼓励幼儿尽情展现多种玩球的方法,同伴之间积极大胆地交流,并让个别幼儿带动全体幼儿一起进行活动,使幼儿获得自信与快乐;幼儿在活动中经历了自我尝试,个体体验→生生互动,共同体验→师生互动,积累经验的过程,并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经验,提升运动能力。
活动目标:
1、通过玩球,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,发展幼儿走、跑、跳等基本动作。
2、继续培养幼儿玩球的兴趣,在尝试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、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。
3、幼儿感受身体控制球,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。
4、愿意参与体育游戏,体验在游戏中奔跑、追逐的乐趣。
5、培养竞争意识,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。
活动准备:
每人一个皮球
活动过程:
一、准备活动
幼儿拿球自由进入场地,把球放在场地两边,听到哨声集合成2路纵队进行队形训练。
幼儿拿球做球操:第一节:上肢运动。第二节:下蹲运动。第三节:体侧运动。第四节:体转运动。第五节:腹背运动。第六节:跳跃运动。第七节:整理运动
二、基本部分:
1、第一次尝试玩球
(1)师:你们手中都有一个球,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玩(个别幼儿展示)那你们再去玩一玩,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,(分散玩球)。
(2)老师提问: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有几种玩法?
2、交流分享
老师引导幼儿尝试拍球的方法幼儿可以一人拍,也可以相互合作。请个别幼儿拍给大家看,共同总结出拍球的方法。
3、再次尝试
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。(幼儿分散玩)
4、游戏
老师:今天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球的多种玩法,那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.
(1)、胯下传球
规则:分成两纵队,每对各拿一个球,由队头开始从胯下传球,传球时双手抱球从胯下传给下一位,下一位接球时要用双手接球,依次传球,传球过程中球不能落地,球先到达队尾者为胜,队尾以答道结束。
(2)、头上传球
规则:分成两纵队,每对各拿一个球,由队头从头顶双手依次传球给下一位,球先到达队尾者为胜,队尾以答道结束。
(3)学"螃蟹"走路(夹球侧行)
规则:两人面对面把球放于两人肚子中间夹住朝自己旁边侧行,球不能掉下来,男女两两组合从起点开始到达指定位置停将球放下,再下一组开始,依次进行,哪一组先结束为胜。(幼儿练习夹球侧行,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。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)
三、结束部分:
放松活动:听音乐带球走,并做简单的玩球动作。
教学反思:
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,因此,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,注重在活动中观察、捕捉幼儿的兴趣,把握时机及时引导,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,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9活动目标:
1.通过学习原地运球的动作,发展身体协调性,炼上肢力量。
2.练习拍球的方法和技能,感受物体的弹性。
3.能在活动中听从指挥,反应敏捷,与同伴合作进行玩球。
4.通过体验游戏,培养参与球类游戏的兴趣。
5.喜欢与同伴合作,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。
活动过程:
一、热身活动
教师带领幼儿转体、踢腿、绕踝关节、跳跃等动作。
二、探索体验
1.出示材料,鼓励幼儿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。
(1)教师出示小篮球,请幼儿动脑想想小篮球的玩法
(2)幼儿自由玩要小篮球。如:抛、拍等。
(3)请个别幼儿示范,教师给予肯定与指导。
2.动作指导原地运球。
(1)幼儿分为两组,站成两横排,教师介绍活动内容。
(2)个别幼儿示范原地拍球动作,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拍球的。
(3)教师示范并总结动作要领。
动作要领:两腿弯曲,上体稍前倾,抬头,眼看前方或侧方:五指自然分开开,手心空出,用手指和指跟部位控制球肘关节自然弯曲,以腕关节为轴,上下摆动。
(4)幼儿站立成4横排,集体练习原地运球3-4次。
提示:腕关节为轴,上下摆动时,力量不能过大。
三、集体游戏。
(一)头顶传球
要求:幼儿排成两队,紧接着双手上举,球从第一名幼儿开始头顶传球到队尾,先完成的小组为胜。
提示软球若在传接途中落地,须捡起并从落地处重新开始。
(二)排球接力
规则:幼儿分成四组站成横排,每组一个皮球,第一个幼儿原地拍球5个后,将球传递给第二个幼儿,以此类推,知道最后一个幼儿完成5个原地拍球后,最先完成的获得胜利。
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,使幼儿获得成就感。
四、放松整理
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,稍做休息后,教师带领或指导幼儿将材料归放好,收纳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。
活动反思:
运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,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,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,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,锻炼了身体,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,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。
球的玩法中班教案篇10活动目标:
1、了解椅子的多种玩法,知道运动中的安全,在活动中能进行自我保护。
2、通过与椅子玩游戏,发展幼儿的平衡、跨越、钻爬的能力。
3、体验运动的挑战和快乐。
活动准备:
1、放松活动的音乐
2、19把小椅子
3、口哨一个
活动过程:
一、听口令做椅子操,激发幼儿兴趣,并进行热身运动。
师:小朋友们,我们今天跟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?首先呢大家先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热身运动。
二、请幼儿自己探索椅子的玩法1、师:我们今天来和椅子做游戏,请小朋友想一想,椅子可以怎么玩?你可以自己玩,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,老师有一点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哦。
2、师:我刚看见有小朋友把小椅子当小马骑,你们会吗?那我们一起来骑小马吧。
三、勇敢旅行家。
师:我们的小马骑到了北京,接下来要开始一场闯关之旅,你们敢不敢挑战?
1、走独木桥把椅子挨近依次摆成一排,让幼儿排队双手展开保持平衡跨步走过小河,再返回队伍继续。(重复两次)
2、过小河把椅子按照一定距离排开,让幼儿排队双手展开保持平衡跨步走过小河,再返回队伍继续。(重复两次)
3、跨栏组合把椅子按照座椅连接座背的顺序依次摆好,让幼儿依次跨越到对面,再返回队伍继续。
4、钻山洞把两把小椅子反过来一组组合在一起,连成一排,形成山洞状,让幼儿依次爬过。(重复两次)
四、放松小朋友们都太厉害了,完成了我们的旅行闯关任务,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在我们的小椅子上休息一下。(听音乐,做放松活动)
活动反思:
这次是大班的活动,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。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英勇战斗的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,让幼儿去欣赏并体会红军的力量与坚持不懈的信念。
如今孩子们都处于和平时代,对于战争的艰辛,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,并无特别大的感受。于是,在欣赏该音乐之前,我让孩子们看了一些长征的历史图片,以及一些有关长征的视频,在这一基础上,让孩子们去欣赏这一音乐,效果很明显,孩子们听的很激动,仿佛身在长征之中。
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乐曲坚定、有力的音乐风格,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乐器,如大鼓、铃鼓、响板等,引导他们跟随该乐曲用上述乐器模仿演奏整首歌曲。在此过程中,我用各种简单的手势来指导他们的演奏,从而让他们体验到歌曲中力量的强与弱,达到了更好的音乐欣赏效果。
当然,本次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,例如,有的孩子在拿到打击乐器后自主玩耍、不听指挥,个别幼儿不会使用响板,这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多加训练,以便为下次音乐活动做准备。
本文对大小球升7个位置和大小球怎么看盘的介绍到此结束,期待下次与您相遇!